我是物哥(王正伟) 中国物联网圈的老兵
前序:
物联网世界,不管你关心与否, 不管你喜欢与否,就这样悄然来到。2020年这个世界首次发生了“物链接”超过了“人链接”,这就是转折点,时代的号角正式吹响,懂的人自然喜欢,不喜欢的自然不懂,拥抱变化是每个人最佳选择。
《物哥圈》的核心价值和初衷如下:1、分享 2、利他 3、解惑
目的很简单:更多分享价值,更多提升认知。
我是物哥,中国物联网圈的老兵,感谢大家的信任!
栏目介绍:
第一项:学习篇:各种学习,各种感悟,时短,时长。
第二项:科技篇:各种最新新闻,产品,技术,趋势等。
第三项:宣传篇:这是收费服务,没什么不好意思啊!我有资源,你要“疗效”。(朋友圈1万+,物联网群200+,覆盖10万+行业人群)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新产品,欢迎来物哥圈发布广告。
第四项:社群篇:我将定向建立一个有门槛的新社群。不以鸡汤和商业为目的,主要是吸纳一批真正从事产业研究为主的群体。
专业群一定会有收费门槛,定价为1200元年费。(当然,我们福利更多,一定是超值的!)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12)!正文如下:
第一项:学习篇(最近的感悟)
致自己
你是个男人,
赚钱是你唯一的出路!
即使没有清晨熬好的粥,
也没有灯火通明的家,
你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
命虽薄纸应有不屈之心。
欲要成功,必有其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
越来越发现,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建立资格感。
什么是资格感?就是对想要结果的自信。
我知道,我这辈子肯定不止这样,一定会过上想要的生活,现在只是暂时在路上而已,要做的只是继续努力。
最怕的是什么呢?我想要,但是我还怕,我觉得不行,我还没准备好,我的条件还不够好,这个对我的要求太高了吧,我感觉ta比我更合适。
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最大的资本就是你的自信,你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能指望谁会在意你的想法呢?
与其纠结迷茫,还不如盲目自信。
我就是要这样,我就是想做这个,被打脸、被人骂是变强过程的真正情况。
只有弱者才会在乎自己被不被人评价,强者压根不在乎,直接做到结果就好。
这个世界的现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惰性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做了不一定成,但是不去做,那一定不成!
咋样,给自己打鸡血了嘛!
第二项:科技篇
今天研究一个很时髦的话题:碳中和。
针对“双碳目标”,就是讲“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由张涛院士、高鸿钧院士和丁仲礼院士来牵头。
什么是碳中和呢?
“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
欧盟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我国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
包括美国在内提出2035年要达到无碳发电,2050年要达到碳中和。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制定碳中和计划,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又极其艰难的目标。
现在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碳达峰,一个是碳中和。在碳达峰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并没有一个天花板,也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目标。
理论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峰调高,以后的减排数据会好看一点;第二种是尽量把峰值压低。
所以,碳达峰其实不需要太多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
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400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一百年以来碳循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规律。
几个观点:
第一, “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二,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之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
第三,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千万不要急于“收口”,千万不要急于强力推进。
第四,这个大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协调共进非常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 ,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
由此,国家要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对碳中和的指导性极高!)
第三项:宣传篇
重大福利!2021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专场举办:黑科技特卖会!
坐标:10️月22到25日,地点江苏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现场
我们的口号是:够黑,你就来!
第四项:社群篇
物哥圈将定向建立一个新社群。不以鸡汤和商业为目的,主要是吸纳一批真正从事产业研究为主的群体。
好社群有四大特点:
第一、不说教,理由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理论专家,大家缺的只是执行力。我只是提供分享,将我研究的产业资料分享给大家。
第二、反向打卡。
倘若,您想在群里咨询或者发布消息,需要在群里发个红包,大小无所谓,1元也可,代表自己的诚意。
第三、群,很安静。
什么叫高级群?工作时间绝对安静。
我们实行工作时间禁言制,上午8点到晚上7点是禁言时间。其他时间可以群内发言交流。
第四、群内,高质量成员。
社群成员自由交流,你可以随便加人,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选择加与不加。我们不为任何人背书,相信大家都懂的。
很快就会专文发布,这里不多说!敬请期待!
进圈子:圈子决定财富。与优秀者为伍,你也将会更优秀;与高能量者为伍,你也会提高自身能量;与执行力强悍者为伍,你也不会落伍!
链资源:来自全行业的优秀精英与企业老板,互通有无,互相支持,合作共赢。可能一个合作伙伴,就给你带来巨大收益!
学方法:拉长周期,用十年打造,你一定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