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背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随着与云技术相关技术的发展,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而且逐渐地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融入到了云服务之中,其功能越来越强大。
在技术和价格双效推动下,全球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根据Gartner的数据,包括IaaS、PaaS、SaaS、流程服务、广告营销在内的云计算市场在2016年为2196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整体规模将达到4114亿美元,2016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7%。云计算作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其在未来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由于云计算在未来社会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技术地位。
二、职业定义
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云计算技术研究,云系统构建、部署、运维,云资源管理、应用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研究、开发虚拟化、云平台、云资源管理和分发等云计算技术,以及大规模数据管理、分布式数据存储等相关技术;
2.研究、应用云计算技术、体系架构、协议和标准;
3.规划、设计、开发、集成、部署云计算系统;
4.管理、维护并保障云计算系统的稳定运行;
5.监控、保障云计算系统安全;
6.提供云计算系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三、当前就业人群分析
(一)云计算人才区域分布
当前云计算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一线城市云计算人才需求最为明显。北京云计算人才缺口将近12万人,其次为上海、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9万人、7万人和6万人。
(二)云计算人才岗位分布
云计算技术技能型大专人才的分布在设计研发等技术要求较强的岗位比例偏低,以技术服务、基础实施维护型技术岗位及销售工程师岗位为主;在基础硬件综合服务型岗位,应用研发综合服务企业以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对人才设置比较丰富,人才需求基数普遍较大;而在集成服务企业和云计算服务岗位,虽然企业规模偏小,需求较少,但是企业数量规模比例较大,主要以销售工程师、交付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系统管理员为主,岗位技能要求相对偏低,是大专人才比较聚集的地方。
(三)云计算人才薪酬待遇
在云计算领域细分岗位月均薪酬分布中,10000元以上成为基本标配。云计算领域人才月均薪酬在10000元以上的占比高达93%,30000元以上占比34%,反映出市场对于云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刚需。
(四)云计算人才学历分布
云计算基础硬件综合服务型、应用研发综合服务类企业,人才学历层次结构呈倒金字塔型,本科占比最高;而集成服务、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类企业,人才结构呈橄榄型,大专层次占比最高。
(五)所在企业规模分析
云计算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100-499人规模的企业,占总需求量的45%,500-999规模企业占17%,1000以上规模企业占23%,50人以下企业占15%。
四、职业发展通道
云计算主要岗位有云平台规划、部署、开发、服务和运维等岗位。云计算为人工智能提供发展所需的算力支撑,并通过辅助数据计算和存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云计算也为海量的数据提供存储平台,使得数据能够有效被提取、处理和利用,所以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向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发展。
五、未来市场需求
伴随行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的井喷增长,供需矛盾凸显。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国内云计算人才在互联网岗位占比不到5%,而在未来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面临高达150万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企业萌生出“上云”的需求。据德意志银行分析报告,越来越多IT企业关闭了线下IDC,开始把业务迁到云上;中国有84%的企业有意愿要上云,认为云是企业的未来。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上云”,云计算等相关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六、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应用软件规模不同,测试环境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以前我们针对一个网络应用软件的压力测试需要自己购买一整套的设备,现在可以租用各个服务商的设备。云计算给我们软件测试中心带来的变化是相当巨大的。基于云计算的方式时间短,成本低,灵活方便带来的各种变化,同样会影响到软件园其他软件方式的改变。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董事局原主席马云:未来三十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都会成为基本的公共服务,各行各业都会经受巨大的变化。今天零售业的变革,只是一个浪潮的开始,这个浪潮不是电子商务代替零售,而是未来没有电子商务,一切零售都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未来三十年,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教育,所有的行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之下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用友网络执行总裁陈强兵:在发展中国家做硬件是没有问题的,但做软件需要客户对其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云计算的新时期是中国软件企业的转折机会。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联合中国其他软件企业,一起跨过这个槛。(文章来源:人社部 )
关于【物联网新职业能力提升工程计划】
计划目标:
“新基建 新职业”:打造100+新型物联网实训基地,培训100万+物联网新型人才。
一是,打造100家新型物联网实训基地。通过对行业企业实地走访与考察,并对企业在物联网实训设施、设备、环境、实训队伍、实训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估,对达标的企业授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的称号。
二是,开展物联网新职业调查。通过开展线上调查与行业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可查资料,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物联网新职业人才画像,发掘物联网行业中在细分领域的新职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将与企业共同开发新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同时产业联盟为其职业能力标准提供从团标到村标再到国标的升级通道。
三是,建立证书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内容框架,运用标准参照型职业能力评价技术,开发线下教材与职业能力提升资源包,通过实施完整的评价过程,做大做强物联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实现与国家人才政策和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政策的接轨。
四是,建立新职业发布机制。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新岗位和新职业将不断出现,建立新岗位、新职业的发现和发布机制,促进行业新兴人才和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推动行业内新职业的规范化发展。
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咨询,联系人:张老师138-1126-4215 邮箱:huaiyu0071@qq.com
内容来源: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