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联网大会王正伟主席:感知物联网赋能静态标识产业升级

全球物联网大会主席、国家物联网联盟副理事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正伟先生在第四届中国标识文化节智慧城市论坛上分享“全球物联网发展路线图,解析数字技术趋势与机遇”的专题演讲。

当下标识公司在关注静态标识怎么和智慧标识融合,需要安装什么样的传感器,从技术层面来说应该归类于物联网,我们熟悉的互联网是解决人与人连接的问题,物联网的核心是感知,能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连接。据相关数据显示,物联网的市场是互联网的50万倍,当然标识产业的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观点一: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物联网是工具,物联网是技术,物联网是新的网络,物联网是新的应用,物联网是新的模式。物联网是种生活,所以叫物联人生。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观点二:中国物联网发展新三大规律

内容上,碎片应用集成服务平台——新长尾理论

架构上,终端·云·大数据“云管端”——新架构模式

价值上,微创新、微盈利、湿营销——新价值创造模式

观点三:物联网的三种思维方式

其一:本质上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了连接方式,所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统称为互联网思维。其二:过去工业时代商业模式的基础就是地域不对称会带来的信息差,时间不对称带来的信息差。而这种信息差就是商业的价差本质。其三:必须尽快升级你的世界观,调制到物联网思维上,因为“波”和“粒”随时都在转化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没有什么权威,更没有可借鉴的东西想逆袭成功,必须全部反向思考。

观点四:物联网无处不在

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城市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监测的功能,对由基础市政设施、基础城市实体、移动的商品和物体、城市资源与环境和城市居民的个体及群体等几大部分构成的城市进行全面深度的感知,为智慧城市的综合应用和建设提供智能化、泛在的信息感知网络,体现智慧城市“人人都是传感器、人人都是摄像头”。

观点五:物联网是静态标识连接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根据标识信息化发展路径,做好顶层设计与产品定位,从应用场景的属性特点分析,基于连接、管理、应用、体验的总体规划,运用Iot传感技术结合静态标识为感知层末梢,线充分考虑与车行入口,人行入口、建筑信息化的数据互联互通,使得“智慧标识”系统与建筑场景更具契合点,针对不同场景的具体要求,设计各自系统的优化内容。将B端线上的车行停车系统、人行访客系统,智能硬件等关联服务端,公主号、APP、小程序、第三方连接等应用端,环境中线下室内外(分流、指引、提示、品牌、行为、识别)标识与广告灯箱、智能硬件等载体,拥抱城市(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网络,区分链接价值及多个通信协议互联互通,多维度的实现设备层的软硬件的全面连接,完成感知层的建设并接入智慧城市神经网络。

观点六:感知是智慧标识的神经

标识系统隶属于智慧城市中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的感知层,建设感知基础设施架构由感知范围、感知手段、接入方式和感知网等四大方面组成。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通过以视频、移动终端、射频技术、5G、物联网等感知手段,对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务、环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物流、城管、公共安全、旅游等感知范围进行智能、全面、深度的感知,采集信息经过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延伸、扩展,接入网络层进行传输,形成多类感知网。实现城市智能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内容来源: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